12月29日,集团公司参建的银兰高铁中兰段正式通车,至此银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新建银兰高铁中卫至兰州段东自中卫南站引出,西经兰州新区接至兰州枢纽,全长219.976公里,其中宁夏段46.213公里,桥隧比约88%,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银兰高铁银(川)中(卫)段于 2019 年 12 月 29 日开通运营。
集团公司承建的银兰铁路(中兰段)二标全长19.507公里,其中香山隧道全长17.763公里,设计无砟轨道共计33.55公里,是全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于2018年10月19日开工,采用长隧短打的方法,分5道斜井、10个掌子面、24小时同步循环作业,于2022年8月6日实现贯通。
决战香山 攻克世界难题
香山隧道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横贯香山山脉,穿越9处断层、4处浅埋富水段,最大埋深380米,最浅浅埋19米,涵盖岩溶、岩爆、高地应力、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软岩变形、上第三系含水弱胶结砂等不良地质。在施工过程中,专家多次现场勘查和研讨,认定1号斜井至2号斜井正洞之间存在561米上第三系含水弱胶结砂段,属于Ⅵ级围岩。这种砂岩一碰就散、一捏就流,就像在浇了水的沙子里打洞,稍有不慎,隧道就会出现涌水、流砂、塌方。为此,项目先后10次邀请多名国内隧道专家到现场“会诊”,结合现场情况实践论证了7套方案,经过1200小时的探索,最终采用“帷幕注浆加固+地表降水”的施工技术方案,逐步推进流砂段施工。
六次会师 建设品质长隧
2018年9月刚进场时,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无路、无水、无电、无信号。中铁北京工程局先后调集了1200余名精兵强将,配置367台套先进大型机械设备,挖山填沟铺路,修筑了百余公里的施工便道。红军长征时曾转战宁夏,香山隧道建设者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借用长征六次重大会师之名,针对隧道掘进六次贯通“会师”,在2020年起开展了“实现六会师 中兰建新功”劳动竞赛,激励广大建设者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攻城夺隘、勇于胜利,掀起大干高潮,保障了进度。针对长大隧道通风难,通过研究后,在隧道斜井与主洞交叉口处设置分流互补通风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风仓,利用分流分仓及节流阀,合理调整不同工况下斜井两侧掌子面的送风量, 有效利用洞外风机的效能,解决了斜井两侧主洞施工不同步、 风管长度不同带来的洞外风机效能浪费问题。与传统通风设备相比, 该方法有效缩短风机开启时间三分之二,节约成本,降低洞内粉尘浓度,提高了隧道空气质量。
智慧建造 确保安全质量
在抢抓施工进度的同时,项目加强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在香山隧道建立了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包括拌合站综合管理、试验室物联网络、隧道围岩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视频监控设备、隧道人员管理、电子施工日志、电子检验批、桥梁形象化、隧道形象化、安全步距、隐蔽工程影像资料、沉降变形观测等13个系统。工地各个区域的数字化设备数据实时汇集到云端的集中化管理平台上,指挥中心监控大屏及手机端,随时查看工区及作业面的实时数据和预警分析。灵敏的自动监测报警设备,隐蔽工程影像资料,24小时现场安全施工检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工程
银兰高铁中兰段铺设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具有结构高度低、维护量小、无道砟飞溅、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弹性均匀、降低粉尘等优点,能够满足列车高速运行和旅客舒适感。项目在铺设前开展工艺性试验,掌握各工序施工方法,优化混凝土配比、灌注工艺以及模板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确保了每组无砟轨道道床板横向偏移和高程偏差均控制在0.3毫米以内,甚至趋近于0毫米。
传承接力 再谱先锋之歌
20世纪50年代,沙漠筑路在我国尚属首次。1955年1月, 包兰铁路示范段工程在沙坡头开工,中铁北京工程局一公司 (原中铁一局一处) 建设者在腾格里沙漠的沙山上修筑了一段长450米的实验段路基,为全线施工总结了经验。1958年,新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胜利通车。时隔60年,中铁北京工程局建设者接过老一辈手中 “开路先锋” 大旗,在与包兰铁路隔水而望的黄河南岸开建西北第一长大隧道。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包兰铁路列车依旧飞驰,两代建设者跨越时空,在母亲河畔唱响同一首奉献之歌,60年前的动人故事再次上演。
银兰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京呼银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核心区域内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银兰高铁的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连接华北、东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届时银川至兰州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8.5小时缩短为2.5小时,中卫至兰州列车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供稿:一公司)